特纳奖提名艺术家施拉泽 · 赫什阿里将于中央美术学院举办讲座
深层 肌肤
Deep Skin
主讲人
施拉泽 · 赫什阿里
Shirazeh Houshiary
讲座日期
3 月 6 日 (18:30 - 20:00)
中央美术学院红椅报告厅(7号楼1F)
特纳奖提名伊朗裔英国艺术家施拉泽 · 赫什阿里(Shirazeh Houshiary)将于中央美术学院举办讲座
由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邀请及策划,艺术家施拉泽·赫什阿里将呈现一场讲座。介时,艺术家将探讨她本人从绘画到一些近期雕塑作品的创作。
施拉泽·赫什阿里的作品介于在场与不在场,存在与不存在之间。她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创作... 如绘画,雕塑与动画。赫什阿里的作品在跨越科学和宇宙的同时,又如苏菲主义、文艺复兴式绘画、现代物理学以及诗歌这些广泛元素那样回归源点,以介入到物质材料的转化中。
《Skin(皮囊)》, 2016, 铝板上白色 aquacryl颜料覆其他颜料与铅笔, 190 x 190 cm, © Shirazeh Houshiary; 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 宇宙就是一个不断瓦解的过程,一切都在腐蚀,但我们依然尝试着稳定它们的状态。这种张力深深吸引着我,是我创作的核心 ” (2013)
—— 施拉泽·赫什阿里
入水之石
A Stone Thrown Into Water
By Greg Hilty
就像被扔进水中的石头会泛起阵阵涟漪,声音在空气中圈状传播着一样,每个置身于碧空之下的物体都会以圈形的扩散方式来传播自己,并将本身周遭的部分用无数个自我形象来填充,使自己涌现在全体和每一部分之中。
—— 列奥纳多·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达芬奇笔记,2008
在场与不在场、存在与不存在,这两者的二元性,是施拉泽·赫什阿里近期作品的核心。她对这一核心的持续,横跨她眼下用来创造能给人以清晰独立但又有互补的感受的作品而用到的多种艺术媒介——绘画、动画与雕塑。赫什阿里通过对每种媒介的深度挖掘,进而捕获到创造性/毁灭性变换中的不可避免性——她绘画中的交织层面、动画中的循环结构以及雕塑中似细胞生长式的动态。赫什阿里在每一种媒介的使用中都有着相似的视觉和结构特征。例如,她对于螺旋形态的频繁使用,抑或是她那继承并借鉴了矫饰主义绘画中那具有高度灵性的调色盘(尤其是像彭托莫(Jacopo Pontormo)那些通过用亮部的白色和暗部的黑色将亮粉色、蓝色和绿色禁锢在画中结构之内,这些色彩正是赫什阿里绘画艺术和雕塑语言的关键所在)。它们都是从根本上能区别开来的方法,也因此有了不同的文化作品。
绘画与动画有着二维(平面)的表现特征,而雕塑有着相比绘画和观者之间的物理关系截然不同的效果,它是三维的物体。这并不是在说赫什阿里的绘画和动画缺乏物理实态;恰恰相反,正是绘画物理层面的薄——在层层叠叠的丙烯底色上,画上铅笔细线的笔触——这精细,反而加强了图像领域的深度——从视网膜感受到无限宇宙的心灵映现。相比之下,动画的数码表象,充满技巧性地将超现实的文本创作成了强烈的物理实体。然而,观众通过这两种艺术媒介直线式的形式和结构而与之结合的同时,总是会好奇眼前的表象和暗含的联想两者之间的互动张力。
而这篇文章关注的焦点,也就是赫什阿里近期的雕塑作品,但与之前提到的恰恰相反。以阳极氧化铝和铸态不锈钢作为构建元素,这些作品建立起一种清晰并具有支配感的于物理意义上的完整性;但这种完整性却由于持续地受到离心和向心能量的削弱而随时可能飞散。离心力有时候也被描述成一种“虚构的力”,因为受它影响的物理量似乎受力于不存在现实中的力。对于离心力的认知取决于每个人的观察角度:当一个人从旋转着的圆盘的中心走向它的边缘,如果从旋转的圆盘上观察,那么看起来他走的是一条直线;但如果从水平面观测,则会发现一条螺旋状的轨迹。这一著名的绕着低气压的静止中心眼旋转的旋风状螺旋形式,来自于同一个现象,即流体质量流经旋转球体。
《Temple of Dawn(拂晓神殿)》, 1987, Münster, 泥土与稻草, 600 x 200 x 100cm, © Shirazeh Houshiary, 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White Shadow(白影)》(局部)2005,铝砖和钢丝,405 x 66 x 47 cm;© Shirazeh Houshiary 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 2006年的两件作品:在东京中城的公共雕塑“绽放”(Bloom)以及雕塑作品“白影”(White Shadow)第一次展现了赫什阿里在这一阶段的重要突破。她第一次使用了她自己制作的阳极氧化铝砖(分别涂成了淡蓝色和白色),并将它们装配成了高峻的双螺旋型柱体。每一块空心的砖,不仅作为柱体重要的结构构造块,更是一种缺席或是空虚的信号。相比早期只是外部可见的柱体,新的形式能够通过增强它们累积的形式和蜂窝状的结构这一逻辑从而被被观察通透。这些及之后与柱状雕塑相关的作品都因为其高度需要一个内部的支架;这一支架由不锈钢铸造而成,同时也作为整个作品形式上的补充。
▲ “延展”(Stretch)和“撕裂”(Tear),两件作品首次展出于赫什阿里2011年在里森画廊举办的新作个展,那次展览将艺术家这20年关于形式与技术的探索推进到了更复杂的新领域。这两件作品并不是寻求通过它们一米多的高度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也能被窥视到一个漩涡的内部结构卷入了外部形式的血管状的纯度。这些作品真正的意义存在于他们的内部空间,因为在这里,它们的经线和纬线似乎暗示着相互交织的平面和图案,空间和结构彼此折叠和相互重叠。它们不再具有早期柱体的规则对称性,取而代之的则是受到变形的影响,在形式上拉伸与延展。赫什阿里标志性的铝砖(阳极氧化铝),或空心或实心,都被喷上了细微渐变的浅紫色(延展)和淡蓝色(撕裂)。这些颜色的变化增强了作品动感形式所想表现的流动感;它们看起来很不稳定,从不安于一个均匀的整体。它们的不稳定性提示着颜色,通常是一个相对的特性。达芬奇曾经说过,天空的颜色并不是物质性的,它只是光通过空气中的小颗粒的反射所给予的蓝色的印象,而非这之上太空的那种“无边无际的黑暗”。同样的,这些蜂窝状的结构好像也是相对的,依赖于作用在他们之上的外部的力来获得表面上的完整性和实体的在场。这些金属砖不太像是真正的建筑积木,反而更类似于原始数据,或者是字节,这些永久的位势而非有限的形式。在此,它们像是用铅笔描绘的压缩的语词,组成了赫什阿里绘画的表层。
这样雕塑上的空间扭曲可以在赫什阿里更早创作的多部件作品“正当的影子”(Licit Shadow,1993)中找到。在这件作品中,一组蜂窝状的铅制雕塑像是通往其他世界的门户一般涌动沉降。我们能够在赫什阿里于80年代中期以雕塑家成名的这些难懂的作品中,看到更明确地对超越世俗的维度的处理,特别是“告别天堂,离开地球”(Off the Heaven and Off the Earth,1986)。一定程度上出于对在之后主导雕塑形式的极简主义的致敬般的回应,赫什阿里,与其他在英国工作的同辈人,感到了不仅要在物理意义上操控和塑造她所选择的材料,包括紫铜、黄铜与锌,同时也要超越物质地涉及叙事诗、象征主义以及神秘主义的领域。回顾这些新作所取得的成就,有一点似乎很清楚,那就是表面上隐喻和表述的自由包含了它们自身决定性的局限,因为它们有限的形式从来无法与孕育其中的唤起的抱负相匹配。赫什阿里早年的朋友与伙伴,雕塑家安尼施·卡普尔, 理查德·迪肯和托尼·克雷格都一致放弃或将早期作品有参考性的、原始的形式包含进来。他们都通过能产生新的无边界的形式的系统—将自然力量通过蜂窝状的、积木式的、生殖性的体现,巩固了物理世界的无限性与客观性——将自己的雕塑实践往前推进。
在赫什阿里于里森画廊最近的个展之中还有两件雕塑新作,尽管只是肤浅地唤起了她最早的作品的感官上的嬉闹,这两件新作仍然再次表达了这些持续的主题包括她当下的思考以及她给予作品形式的自信。“空白”(Lacuna)和“弦乐五重奏”(String and Quintet)都是由铸态不锈钢制作的高度复杂的野心勃勃的雕塑。在这两件作品中感情丰富地彼此转动和环绕的多个构件的弯曲线条,来源于波长,因此相比物质性更事关能量。然而,无论它们是什么,它们都拥有深刻的物理性的存在美;这种美在它们的哑光钢或精细喷涂的表面,以及在它们的构成波形式相遇、交叉或相交的细致精细的连接。这些作品,和形式上多变的蜂窝型雕塑一样,与其说是在勾画物体,不如说是在描绘多维空间。这两件作品都占据了比它们实际质量更大的体积,因为它们像空间的物质边界一样清楚地给空间划块。
这些作品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它们那轻盈俏皮的仪态,相较于已有的实体,这更能使那些不存在现实之中的东西成形:也就是那些只能是宇宙之无限可能中的一个影子的对物质世界的反响与共鸣。
关于 施拉泽 · 赫什阿里
About Shirazeh Houshiary
施拉泽·赫什阿里1955年出生于伊朗设拉子,并于当地大学就读。1974年,赫什阿里前往伦敦,获得切尔西艺术学院艺术学士学位(1979),目前她在伦敦工作并生活。她的个展包括马加赞国立当代艺术中心,格勒诺布尔(1995);马萨诸塞大学阿莫斯特分校(1994);卡姆登艺术中心,伦敦(1993);拉特博物馆,日内瓦(1988)。2013年,她的展览《呼吸》成为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重点平行展。她参加的大型群展包括:第40届威尼斯双年展(1982)、基辅双年展(2012)、第17届悉尼双年展(2010)等。1994年,赫什阿里获得特纳奖提名。
关于里森画廊
里森画廊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和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当代艺术画廊其中之一。于1967年由尼古拉斯·劳格斯戴尔建立,它开创了早期最重要的极简和概念艺术家生涯,如艺术和语言、卡尔·安德烈、丹尼尔·布伦、唐纳德·贾德、约翰·莱瑟姆、索尔·勒维特、理查德·朗和罗伯特·雷曼等。在它的第二个十年中介绍了英国一代重要的艺术家,包括托尼·克拉格、理查德·迪肯、施拉泽·赫什阿里、安尼施·卡普尔和朱利安·奥培。它也同时为多个著名亚洲艺术建立国际声誉,这些艺术家包括刘小东、李禹焕、拉希德·拉那、艾未未和宫岛达男,同时,它也致力于发展年轻一代艺术家,包括科里·阿肯吉尔、娜塔利·杜尔伯格和汉斯·博格、瑞安·甘德和哈龙·米尔扎。如今里森画廊透过两个在伦敦、一个在米兰和一个在纽约高线公园的第四间展览空间支持并发展52位国际艺术家。
更多的信息请联系:
contact@lissongallery.com
instagram: @lisson_gallery
twitter: @Lisson_Gallery
Fcebook: LissonGallery
www.lissongallery.com